國內污泥處理發(fā)展方向
以綠色、低碳和環(huán)保為信念,德國豐羅碧楚優(yōu)一路堅持(污)水和污泥技術的發(fā)展和革新。在整合了德國最先進的的污泥技術和我們多年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呼應中國最新的污泥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高標準的污泥整體解決方案StR?–Sludge to Resource,可按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制。
何為StR?技術?
史蒂文介紹,StR?工藝流程簡單來說,包括污泥濃縮—熱水解—厭氧消化(包括熱電聯產)—深度脫水—帶式干化—污泥焚燒。
熱水解技術是為了在活性污泥進入厭氧消化池前破壞其細胞結構,使細胞內的有機質可充分得到利用,水解、酸化和甲烷化。
史蒂文表示,增加熱水解預處理是為了適應中國污泥含砂量高、厭氧消化性差的特點,以進一步提高厭氧消化在中國的可行性。而經過熱水解后污泥的黏度降低,更有利于污泥中砂的分離。與此同時,熱交換器的設計也相應減小。
“熱水解工藝設計簡單,只需加溫到65°C,加入價格低廉的氫氧化鈉,通過常壓反應器反應,反應時間也很短。”史蒂文表示,經過熱水解預處理后,消化段的沼氣產量能夠提高30%,污泥中的有機質則相對減量30%, 消化時間總共減少25%,消化池體積相應減少20% Vol。
作為厭氧消化后的產物,沼氣將被用于發(fā)電。沼氣是高質量的能量載體,可以有效轉化成電能;同直接焚燒和堆肥相比,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益和經濟效益。厭氧消化后污泥容易脫水到32%DS以上,不消化污泥脫水一般到20%DS,同時,實現污泥減量≥60% ,非常有利于后續(xù)干化和焚燒工藝。史蒂文表示,目前,德國有1254個污水廠使用沼氣發(fā)電,而中國大約只有不到60個污水廠使用沼氣發(fā)電,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的污泥量是德國的20多倍。因此,國內沼氣發(fā)電的市場利用有巨大的空間。
接下來,在特別設計的深度脫水和帶式干化工序作用下,僅利用沼氣熱電聯產和后續(xù)污泥顆粒焚燒工藝中的余熱,便可將污泥干化到90%DS、含塵量< 2 % 、散重在350~450 kg/m3之間的大小均勻的顆粒,燃燒值高,并滿足美國環(huán)保局(USEPA)巴氏消毒的 A級產品要求。
最后,通過來自德國技術和核心材料的全自動化工藝,污泥顆粒經氣化燃燒,剩下不足10%的飛灰可作為肥料。焚燒余熱的70%用于干化,還有30%盈余。據史蒂文測算,整體性StR?方案從每噸污泥中(按20%的含固率計算),可以產生98 度電,約合每噸市政污水產生 0.13度電。相比污泥直接燃燒可多回收76%的電能。而在飛灰中,磷含量>10%、氮含量>12%,是優(yōu)質的肥料。
國內的污泥,烘干后制陶粒,制保溫磚,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污泥都可以做成污泥陶粒和污泥保溫磚,而德國這種新的技術,我們拿過來作為參考,也是完全符合中國固廢處理理念的,它實現了“零”污泥的目標,飛灰作為肥料也已有很多應用的案例。經檢測,在德國生產的污泥飛灰,同時滿足德國和中國相關法規(guī)的要求。
史蒂文認為,隨著未來污泥外運處置費用呈持續(xù)增長的趨勢, StR?方案將逐漸進入高利潤期。按照全生命周期來核算成本,整體性StR?方案的投資回報期為5~7 年,階段性StR?方案(熱水解,厭氧消化,熱電聯產)為3~4 年。他相信,這樣一套方案勢必會給中國眾多污水處理廠帶來更多污泥處置處理思路,未來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吧